Country flags for UK, Spain, Germany, France, China and Italy Speedy Booker Partner Sites

寺院词典

寺院常用語

女修道院院长

修道院长的女性对应者;由修女团体选举产生的世俗和精神上级,尤指本笃会或西多会传统中的修女(后来扩展到方济各贫穷修女会和其他信奉或遵守修道院稳定到特定地方的理想团体)。

修道院

修道院由僧侣或修女组成,分别由修道院长或修女由修道院团体选举产生。

阿博特

修道院院长,即僧侣团体。按照惯例,修道院院长由宣誓成员通过秘密投票选举产生,任期为终身(或由团体规则规定的任期)。他的权威既是准主教的,又是家长的;准主教的权威是因为它赋予一定的领土管辖权,家长的权威是因为他负责管理财产、维护所有规则和章程以及保持纪律。在某些教团中,修道院院长的头衔已被修道院院长(道明会)、教区长(耶稣会)或监护人(方济各会)取代。

住持

在由独立修道院组成的男性修道会中,如特拉普派、加尔都西会和本笃会,由修道院长领导,修道院长担任权力有限的总会长;他可以担任修道会驻罗马教廷的代表(通常在罗马设有住所和办公室),并主持修道院长大会。修道院长权力因修会而异。

名义修道院院长

现存修道院的退休住持,被任命为被取缔或已解散的修道院的住持。

有效订单

那些成员(牧师、修士或修女)从事某种活动(如教学、护理、传教等)的宗教机构。这种类型的团体与冥想机构不同,冥想机构的僧侣和修女留在修道院内吟诵时辰礼仪并从事支持其团体的工作。

禁欲主义

生活规则,基于诸如禁食、舌头戒律等纪律实践,旨在控制欲望和弥补过去的罪孽。人们接受这一规则是为了实现基督教的完美。禁欲主义使人能够拒绝世俗的快乐,努力完美地追随耶稣。

安布罗修斯圣歌

圣安布罗斯及其追随者为米兰安布罗斯礼仪所创作的旋律。虽然与罗马礼仪的格里高利圣歌不同,但它们在罗马礼仪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隐士

更准确地说,隐士是男性隐士或女性隐士,这是一个希腊术语,用来表示为了坚持祈祷和谦卑的生活而退出世界的人。隐士起源于早期教会,他们是隐士般的人,他们会退出世界,过上孤独的私人生活。然而,早期的隐士生活从来都不是正式的,个人可以自由离开隐士住所。后来,教会制定了规则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和活动。在早期,当地的主教会把隐士或女隐士关在他们的牢房里,他们将被永远关在那里。第一批隐士最喜欢的住所是埃及沙漠。这些人成为修道生活的最早实践者,这种生活后来传遍了整个基督教。加尔都西会和卡马尔多利会的僧侣是隐士修道主义实践者的重要例子。

奥古斯丁统治

拉丁语 Regula Sancti Augustini 指的是传统上归因于圣奥古斯丁并被认为是由他制定的规则或法律体系,随后被许多修道院团体使用,特别是奥古斯丁教规。学者们对这条规则的起源进行了大量的争论和讨论。它很可能是在圣奥古斯丁在世时由一位虔诚的弟子起草的,在他的祝福下,在五世纪初被男女团体使用。这仍然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随后的几年里,它几乎被遗忘了,在十一世纪被奥古斯丁教规复兴,后来适应了某些教派的需求,如多米尼加人、圣乌尔苏拉人和奥古斯丁隐士。从六世纪开始,这条规则被保留为两部分:一个确立明确修道院仪式的序言(Regula Secunda)和对普通生活的一般考虑(Regula ad servos Dei)。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些规则要求贫穷、服从、独身和修道生活。

赤脚修道士

赤足僧人的惯用名称

巴西利安人

一些修道团体成员的名字,他们的名字取自圣巴西尔大帝,属于天主教会的非拉丁礼。巴西尔修道士在拜占庭礼和梅尔基特天主教徒中很常见。

巴西略统治

圣巴西尔大帝 (329-379) 制定的生活规则,是东方教会修道制度的基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较短的(包含 55 条规定),另一种是较长的(包含 313 条规定)。该规则由圣西奥多·斯图迪特 (St. Theodore the Studite) 在 8 世纪修订,并继续以后者的形式使用。该规则强调服从,要求进行体力劳动并规定祈祷时间。应为儿童提供学校,并提供照顾穷人的条款。

阅读圣经

通过阅读圣经来帮助祈祷和冥想的精神锻炼。在修道院传统中,这种冥想阅读被称为 Lectio Divina,被认为对发展深厚的内心生活特别有益。建议所有基督徒每天阅读圣经,以便从上帝的话语中汲取指导和灵感。

黑快

拉丁礼仪中以前遵守的一种做法,东方礼仪中(以及一些修道会中)仍然遵守这种做法。它表示忏悔日,当天晚上只允许吃一顿饭。禁止食用肉类、奶制品和酒精饮料。

黑僧侣

中世纪时本笃会修士因其身穿黑色宗教服装/习惯而被授予的称号。

黑色佳能

用来指代奥古斯丁教规成员的术语。在中世纪,它也被用来描述本笃会修士,尽管对他们更常用的称呼是黑修士。

日课经

源于拉丁语,意为缩略版,该词以前(现在仍经常)用于指代包含日课经或圣职的书籍。它之所以被称为日课经,是因为为修士和世俗神职人员准备的版本是修道院圣职的缩略版(缩写版)。

热量工厂

源自拉丁语,意为温暖:(1)古代修道院的供暖房间,僧侣们可以在夜间办公室休息时在这里取暖;(2)目前,在一些修道院社区中,这个词用来指娱乐室;(3)一个空心的玻璃球,银质的,有时是镀金的,里面装满温水,牧师在礼拜仪式中用它来暖手。

规范时间

时辰礼仪或日课的部分祈祷贯穿一整天,包括:读经日课(也称为守夜或晨祷)、赞美诗、晨祷(现已删除)、三时经、六时经、九时经、晚祷和晚课。

卡农常规

教士团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他们通常遵循圣奥古斯丁的规则,过着修道院式的生活。普雷蒙特雷修会(诺伯丁修会)是现存最大的此类修会。

卡帕多西亚教父

三位四世纪基督教主要神学家的名字,即大巴西尔、纳齐安的格列高利和尼撒的格列高利。这个名字源于他们三人都来自卡帕多西亚。

细胞

源自拉丁语 cella,意为小房间,用于描述:(1)分配给单个僧侣、隐士或其他宗教人士的小型居住区;(2)居住在修道院之外的一小群僧侣被称为小房间;(3)在早期教会中,建在坟墓上的小教堂。

酒窖管理员

古代修道院中负责其社区世俗财产的僧侣的称号。如今,这种僧侣被称为总督。

一种神圣的歌唱,本质上是宣叙调,以两到六个短音作为重音,或为旋律歌唱,有三种风格:音节歌唱、飞行歌唱或花唱。

修道士

一种隐士或隐士,其特点是居住在社区中。修道士一词源于拉丁语 cenobium,是修道会的前身。本笃会和西多会被认为是修道士。

回廊

这个词源于拉丁语 claustrum,意为栅栏或门闩,源于 claudere,意为关闭。该词用于描述对特定修道院团体的有限访问权限,这些团体愿意接受沉思生活,从而将自己与世隔绝。与世隔绝的修道士离开修道院的机会有限。同样,外人也被禁止进入修道院。与世隔绝的修道院通常被高墙包围,以保护围墙的隐私并与外界保持距离。修道院也可以指这种物理围墙本身。在建筑学中,修道院一词通常仅限于描述围绕开放式庭院或四合院的有盖通道,后者在技术上称为 garth,位于封闭修道院的中心。

克吕尼

这座本笃会修道院建于 910 年,以其所在地法国中南部村庄的名字命名,是精神复兴的中心。它以虔诚的祈祷和遵守圣本笃规则而闻名。类似克鲁尼的宗教院在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纷纷涌现。这座修道院一直存在到 1790 年,其影响力在十二世纪逐渐减弱。

Coenobium(也称为coenobites)

coenobium 源自希腊语 koinon(意为“共同”),是教会用语,指一群在社区中过着宗教生活的僧侣。这个社区中的个人被称为 coenobite 或 cenobite,这个词在早期教会中用来指僧侣。塞维利亚的伊西多尔虽然了解希腊语词源,但他也将这个词与拉丁语 cena(膳食)联系起来,因为与隐士和隐士不同,coenobites 会在社区中分享膳食。圣帕科米乌斯(约 290-347 年)是 coenobites 最早规则的作者,被誉为“修道主义的创始人”。Coenobium 也是 coenobites 过着社区生活的修道院的拉丁语名称;它也可以作为修道院教堂的特定名称,以区别于其他建筑。

沉思的命令

修道会是指修士和修女留在修道院内诵经并从事支持其社区的工作的修会。与现役修会不同。

修道院

宗教团体居住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前围

该术语用于描述(1)僧侣和其他宗教人士佩戴的头巾;或(2)僧侣在诵经时穿着的长兜帽长袍。

工作时间

在礼拜仪式中,“时辰”一词指的是每日祈祷周期的任何部分,自梵蒂冈第二次会议以来,其全部内容被正式称为“时辰礼拜”,以前称为“日课”。从技术上讲,“日间时辰”一词最适合现在所谓的日间祈祷,日间祈祷可以(但不必)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上午(正式名称为 Terce,即“第三”个小时,大约上午 9:00);中午(Sext,“第六”个小时,中午);下午(None,“第九”个小时,大约下午 3:00)。对于积极从事使徒工作的神父和宗教人士来说,只有一个“时辰”是强制性的。沉思者应保持传统的顺序。

解散修道院

亨利八世 (1509-1547 年在位) 统治期间,英国修道院遭到严厉且残酷的清算,这是英国宗教改革中一段特别黑暗的时期。尽管英国修道院在中世纪晚期因其懈怠和腐败而成为人们抱怨的对象,但并没有出台广泛的改革计划。结果,到了都铎王朝时期,少数修道院因其滥用职权而臭名昭著,少数修道院被镇压。无论是在亨利七世 (1485-1509 年) 统治期间,还是在亨利八世统治初期,都没有考虑采取大规模行动。然而,由于两种情况,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亨利希望推进他对英国教会的至高无上的主张,以及他急需资金来补充他枯竭的国库。修道院通常是教皇的坚定支持者,而且由于拥有宝藏和礼物而非常富有,因此被证明是一个诱人的目标。在能干但不择手段的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帮助下,亨利获得了一份报告,毫不奇怪,这份报告发现修道院是腐败的温床。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修道院真正被查访过,滥用职权的情况也很少。基于这份虚假报告,1536 年通过了《解散小型修道院法案》,取缔了年收入低于 250 英镑的修道院。1536 年 10 月,一场名为“恩典朝圣”的起义爆发,抗议这项措施,但很快就被镇压了。1539 年,亨利和他的代理人没收了大约 250 座修道院的财物,通过了《解散大型修道院法案》。1540 年初,最后的修道院被取缔,国库收入大大增加。解散导致大量神职人员流离失所。大多数牧师要么领取退休金,要么被迫加入英国国教的神职人员行列。修女们声名狼藉,领取的退休金少得可怜。修道士是亨利计划的重点,但他们受到的待遇最严厉。除了这场悲剧,还有大量珍贵的手稿、艺术品、珍宝和建筑物遭到毁灭性损失,它们要么被亨利的官员没收、抢劫,要么被摧毁。此外,英国失去了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的教育传统。

神圣的职分

以前是指教会用来圣化一天中各个时刻的官方、公开(尽管通常私下诵念)日常礼拜祈祷。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对这一祈祷的修订名为《时辰礼仪》,尽管官方书籍的标题页仍标有“圣职:经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法令修订”的字样。Officium 是拉丁语中常用的词,指公共祈祷服务,事实上,“officium”在宗教改革时期的教会中仍然或多或少地被用来描述他们的非圣餐礼拜服务。

某些修道院(主要是本笃会和加尔都西会)的僧侣名字前的头衔。

东方修道主义

基督教修道制度起源于东方,即公元三世纪初的埃及,当时圣安东尼 (公元 251-356 年) 卖掉了所有财产,前往沙漠,以更完美地追随基督。当他吸引到追随者时,他将他们组织成一个隐士社区,遵守一项规则(后来制定为圣帕科米乌斯规则)。西方的圣约翰·卡西安和圣马丁·图尔模仿了东方模式。虽然西方修道制度最终受到圣本笃对东方模式的改编的影响,但在东方,圣巴西尔大帝 (公元四世纪中叶) 的规则影响最为广泛。东方修道制度演变成两种主要形式:集体修道 (大型社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和个体修道 (个人群体生活在不同的区域,聚在一起吃饭和祈祷)。修道制度在拜占庭世界蓬勃发展,从希腊传播到俄罗斯和斯拉夫国家。尽管遭受迫害,修道制度在整个共产主义时期仍然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现在已成为东欧基督教复兴的重要源泉。

熟悉的

居住和工作在修道院社区内但未立下宗教誓言的俗人。此类人可分享其所在宗教社区的祈祷和善行带来的精神利益。

修士

源自拉丁语 frater、法语 frere、中古英语 fryer,均意为兄弟。该术语用于描述托钵僧修会的成员。该术语将托钵僧的巡回使徒性质(在总会长的管辖下广泛行使)与旧修会的效忠单一修道院(通过其稳定誓言正式确定)区分开来。最重要的修士修会是道明会、方济各会、加尔默罗会和奥古斯丁会。

罗马渐进派

这是一本礼仪书,包含格里高利圣咏记谱法和弥撒中唱出的适当圣咏的拉丁文本(即进堂咏、答唱诗篇、阿利路亚等)。它与 Liber Usualis 不同,后者包含弥撒的所有圣咏以及大部分日课的乐谱和文本。大公会议后的《Graduate Romanum》是根据《礼仪宪章》的指示对其前身进行的改编。它删除了不再常用的弥撒专用圣咏(例如七旬节、五旬节八日庆期),转移了节日已更改的圣人的文本,并添加了新的弥撒专用圣咏。根据《礼仪宪章》,已出版了“供小型教堂使用”的缩短版,名为《Graduate Simplex》。

格里高利圣咏

一种比其他早期圣歌(如安布罗西圣歌)更具个性和特色的纯圣歌。这些圣歌似乎是由教皇圣格里高利大帝(540-604)编撰和编排的,因此得名“格里高利圣歌”。梵蒂冈二世将白话文引入礼拜仪式后,格里高利圣歌被大多数教会音乐家搁置一旁。然而,1974 年,一份题为“致主教的信:关于纯圣歌最低曲目”的出版物被发送给世界各地的所有主教和宗教会众负责人。这封信谈到了 Jubilate Deo,其中包含应该教给所有人的基本圣歌,其中还附有一份副本。

格里高利调式

格里高利圣咏中使用的八个音阶,分为原音组和副音组。格里高利调式中只有一个临时变音,即音阶的第七个音符降低半音至“降 B”。

吉尔沃吉

这个词指的是那些不属于修道院团体或从未在自己适当的团体中居住的流浪僧侣。教会当局一直认为这是一种虐待行为。

隐士

隐士一词源于希腊语“eremites”,意为居住在沙漠中的人,指的是通过沉默、忏悔和祈祷来沉思上帝的宗教苦行者,他们过着孤独的生活。隐士最早出现在公元三世纪的教会中。隐士生活对修道制度的兴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隐士的基督教时代基础可以追溯到旧约中的以利亚和新约中的施洗者圣约翰。

修道士

在东方教会中被授予圣职的僧侣。

兜帽

一种圆锥形、柔软、无帽檐的头饰,戴上后可覆盖整个头部但不覆盖脸部。它既是一件单独的衣服,也是斗篷的一部分。如今,头巾通常与由冥想者、僧侣以及修女和/或托钵僧组成的教团有关。

小时,小

日课的四个小节以诵读的时间命名。原先的四个小节分别是第一节、第三节、第六节和第四节,在修订的日课礼仪中,它们被一个称为日间祈祷的“小时”所取代。

惯常读物

这是一本格里高利圣歌集,收录了弥撒的普通圣歌和专用圣歌、仪式和特殊弥撒的圣歌以及圣职圣歌。利弗圣歌由索莱姆的本笃会修士编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虽然这本书目前已绝版,但今天仍可在弥撒中使用。

圣母玛利亚的小办公室

对圣母的敬礼,包括赞美诗、对句、圣歌和集祷文,按照基于日课的模型的一天“标准时辰”周期安排。自从新的时辰礼仪出现以来,圣母玛利亚的小日课几乎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通过在平常时间使用 BVM 的周六纪念。小日课的新版和略微扩充的版本最近于 1986 年在英国出版,1988 年在美国出版。这个版本足以满足那些不需要祈祷时辰礼仪的人或那些可能觉得这本书太贵或太难用的人的需求。

时辰礼仪

教会日常祈祷的正式周期。它以前被称为日课(这个称号至今仍经常使用)。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对时辰礼仪进行了修订,要求尽可能公开举行时辰礼仪。无论是私下还是公开诵读,时辰礼仪都有以下结构:晨祷(赞美诗)、午祷(三时经、六时经或无时经)、晚祷(晚祷)、晚祷(晚祷)和诵读日课。第一时辰(Prime)虽然在普世教会中被禁止,但在默观修道团体中仍然被遵守。有义务至少祈祷一次午时,但默观修道团体应该诵读所有午时。时辰礼仪包括赞美诗、对句、圣歌、圣经选段、教父的读物、圣经和基督徒生活的评论、圣人的著作以及标准的天主教祈祷文。它按照四周周期(称为诗篇)编排。通常,时辰礼仪有四卷本(在英格兰和爱尔兰有三卷本)。还有一卷精简版。

曼迪亚斯

这一术语指的是拜占庭教堂中僧侣的全长服装,其颜色和象征意义与下级神职人员的简单黑色斗篷以及大司铎和主教的华丽服装不同。

晨祷

它来自拉丁语 tempora matutina,意为早晨时刻。最初称为赞美诗的早晨时刻(Laudes matutinae)。后来,它指的是守夜前的一个小时,大约在午夜唱诵。这些守夜最终被纳入修道院的习俗,并演变为被称为晨祷的日课时刻。晨祷的结构如下:诗篇 95(94)(邀请);赞美诗;诗篇;圣经读物;圣经注释(或在节日期间,适当的读物);答唱;盛宴上的颂歌。

毛利派

法国本笃会 (OSB) 成员,由圣莫尔于 1618 年创立,但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反教权主义而解散。莫尔派主要与圣徒传记有关,因为他们研究圣徒的生活。他们的工作在他们的教团解散后通过继续出版 Acta Sanctorum 得以幸存。他们的队伍中出现了希腊和拉丁古文字学的创始人蒙福孔和马比永。

修道院

宗教团体的房屋,通常,在目前的用法中,是回廊式或冥想式的。典型的修道院围绕着四合院(回廊庭院)建造,内有教堂或小教堂、食堂、议事厅、公共休息室、工作室和居民(僧侣或修女)的单独房间(牢房)。修道院的全部或至少其中的一部分被称为围墙,通常不对公众开放。

修道主义

那些选择退出社会,通过祈祷、忏悔和独处将自己完全献给上帝的人所遵循的生活方式。出现了两种类型的修道制度:隐居式(僧侣或修女过着隐居生活,聚在一起祈祷和进餐);和合宿式(他们生活在社区中)。圣安东尼被认为是修道制度之父,但另一位僧侣圣帕科米乌斯制定了第一条修道规则。在东方基督教中,最有影响力的修道规则是圣巴西尔的规则,而在西方,则盛行圣本笃和圣奥古斯丁的规则。在东方和西方,修道制度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持久的基督教生活形式。它为教会和更广泛的文化的活力做出了巨大贡献。西方隐居式修道制度的重要例子包括加尔都西会和卡马尔多利会,而本笃会和西多会则是合宿式的代表。

源自希腊语单词 monachos,意为独居者,指一个人脱离社会,通过祈祷、忏悔和独处,过着完全献身于上帝的生活。僧侣通常与从事某种形式的积极事工的神职人员或修士团体区分开来。虽然“僧侣”一词既可以指修道士,也可以指修道士,但英语中通常将其限制为男性,而更倾向于用“修女”一词来指代女性。

夜曲

源自拉丁语 nocturnus,意为夜晚,最初指整个夜间礼拜(晨祷和赞美诗)。后来,它仅指晨祷的一部分(节日三次夜祷,节日一次夜祷)。对于僧侣来说,两次夜祷是惯例(晨祷最多可诵读十二首赞美诗和诵读)。

尼姑

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讲,该术语指的是属于某个宗教团体并宣誓效忠的女性,但通常用来指任何信教的女性。

扁圆

源于拉丁语 oblatus,意为“奉献”,原指那些被送往修道院、打算留在那里学习并由僧侣抚养的孩子。在现代用法中,它可以指通过简单的誓言加入宗教团体的俗人。

办公室

正式名称为日课经,是指教会的正式日常祈祷。日课经现在被称为时辰礼仪。它也可以指日课经中可能诵读的任何部分。

亡灵办公室

时辰礼仪的一部分,为死者安息而吟诵或朗诵。在万灵节祈祷,也可在死后使用。

素歌

这个词最初来自拉丁语 planus(意为平坦或水平)和 cantus(意为歌曲)。它也被称为素歌,一种古老的单声道圣歌,由无伴奏的旋律线组成,通常用拉丁语歌词演唱,用于教堂的礼拜仪式。

主要的

字面意思是“第一”,来自日课这一部分的拉丁文标题 ad primam,意思是一天的第一个小时。日课最初在修道院社区中作为早晨工作时间前的额外祈祷开始。日课包括阅读殉道者名录(或当天的圣人)、从修道院规则中摘录的内容以及祈祷“从我们手中的工作中繁荣昌盛”。在梵蒂冈二世之后的日课改革中,日课被废除,祈祷日课的义务也被取消。但是,一些修道院社区继续使用日课,因为 Psalterium Monasticum(修道院诗篇)允许举行日课。

修道院

由修道院院长或女院长管理的修道院院。有些修道院是“修道院式的”(即自治但不是修道院)、“简易式的”或“服从式的”(即修道院的附属机构)。

修道院

某些男性修道院团体的领袖头衔。院长也可以是修道院院长的助手。

修道士

管理其社区的女性宗教上级,就像修道院院长一样,比修士或僧侣更高级。

规则

宗教机构的基本规定,包括其日常秩序和纪律。

圣本笃规则

圣本笃 (约 480-547) 制定的修道规则,作为统一他周围修道士团体修行的基础。圣本笃参考了其他修道规则,以制定自己的规则。该规则以其常识、平衡、强调追随基督、吟诵圣职、稳定、工作和民选修道院院长的领导而著称。圣本笃规则一直是西方最具影响力和最广泛使用的修道规则。

六信

正午时分所说的日课部分。

姐姐

在通俗用法中,它指的是任何修女;严格地说,这个头衔只适用于那些成员从未宣誓过庄严誓言的修女。大多数成员被正式称为修女的修女会在 19 世纪或之后成立。宣誓过庄严誓言或属于成员以前宣誓过庄严誓言的修女会被正式称为修女。

索莱姆

法国村庄,本笃会修道院所在地,因其僧侣将格里高利圣咏旋律恢复到原貌而闻名。其著名的修道院院长 Prosper Gueranger 负责协调 Liber Usualis 的出版。

大查特酒

大卡尔特修道院由圣布鲁诺于 1084 年建立,是加尔都西会修士最初的建院地名。广受欢迎的查特酒查特酒就是起源于大卡尔特修道院,由修士们酿造。

音调

在东方教堂中,一种由八种标准旋律与变奏组成的素歌咏法。

剃度

剃掉部分(或全部)头发的习俗,起源于 4 至 5 世纪的修道院习俗。这一习俗一直保留到第二次梵蒂冈会议后的修道改革。当时,剃发象征着进入神职人员的行列。

祈愿处

与还愿弥撒类似,因为它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代替日常礼拜。《时辰礼仪总则》规定,“为了公共事业或出于虔诚(除庄严的节日和某些节日外)……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举行还愿礼拜:即在朝圣、当地节日或圣人的外部庄严场合。”《时辰礼仪》当前版本中最明显的例子是亡灵礼拜。